雨季稍過,大家迫不急待的想出來舒展筋骨,有人已從堤防的後段,荷鋤、提水桶、扛圓丘、鋤的鋤、鏟的鏟,一桶一捅的土往深溝裡倒,不要小看那一條不滿一尺深的溝,一百桶土還填不滿它,站在斜坡上甩桶子,時在有夠累,累到有些人翹班,有些人改做其它工作,但土還是得真,低窪之處還有得補,已經不記得幾個工作天,動用多少義工,想到那時的工作情形,腰彷彿又酸了起來,桶子的重量又感受到了好不容易後兩段回填稍有個樣子1000支的廢電線桿,曹立委自嘉義雇車載回來,另一段瘋狂的日子於焉展開。鋸電線桿、排木樁、植花、種花,將原有的馬纓丹除去,朱謹重新修剪,女貞、黃蝦花、雪茄花、非洲鳳仙、矮牽牛、金露華...植入,鄰近地主看了感動,有幾位加入我們的行列,累是累但有人送來點心,加上旁人的打氣,讓大伙有精神繼續做下去。

 我想那是一段值得回憶得日子,不是一次的活動,也不是一日的工作,一群義工共同完成本來應該是政府單位應該做的事,本來是重型機具做的事,但一群人以勞力來完成,彷彿七、八十年前我們的鄉民前輩在築林邊堤防的樣子,當然八十年前那一群人,我們是不足比較,但心思彷彿得到交流了。


 

 當硬體的填土,木椿、草皮完工之後,其實還有更細瑣事的事要做,草皮、花圃總不能靠下雨灌溉,因此埋設水管,設開關,裝噴水接頭,而與縣政府水利課完成認養手續,鄉公所慷慨的提供水電,也讓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在花圃在縣政府補助未撥下之前,許多人自掏腰包購買花苗,也有從家裡花園提供草花,在專業知識不足之下總算把花圃給填滿了,但未來應依季節來調整花的種類,讓花圃能美麗又有新鮮感。

 當花圃在細心照顧下漸具雛型,開始有路人甲,路人乙,批評那個花圃不用心,那塊草皮不修剪,到河堤花園散步的越來越多,指指點點,我們感受到那份「關心」,而不是漠不關心,讓大伙感覺到「希望」與鼓勵,開始也有鄉民帶著親友來參觀,外地人也來觀摩,媒體也注意到,林邊有一個地方,有這麼一群可愛的人,也激起大家往更美好的方向去規劃。


 

 堤防的綠美化,大伙已有幾分滿意,但看看路的另一側是雜草和石子,有人提議改撒一些花種子,插一些馬齒牡丹,種一些非洲鳳仙,應該可以美化遮醜。

 幾天的沉靜,填些土,打起了木椿護土,在以步道磚隔區,結果,真的動起來,填了幾萬塊的土,幾十位義工又是釘木椿,又是排步道磚,拉水管澆水...真是有夠拼,施工一流,直逼職業水準。完成硬體設施接下來便是鄉民的參與,兩次的「大家逗陣來種花」,一方面媒體爭相報導,另一方面也因鄉民認同參加的家庭極為踴躍,看大家為了如何將圖案排列美觀,多次變換盆栽,終於排出最佳圖型,那時的歡樂感受,令人感動不已。當工作結束,回頭看看大家的努力成果,大概不用再言語,唯一的共識是要做就要把它做好,我想這塊花圃給大家的啟示亦在於此。


 

 每一區5公尺長對認養者並不是太大的負擔,小朋友帶著家長一起來認養,19塊花圃很快即完成認養。黃昏時候散步已成了幾個家庭的常規,那一段時間裡,鄉民共同的話題是「你有沒有到河堤公園看一看?那裡真漂亮」。親朋好友到林邊總要招待到那兒看看,偶爾也有社團,外縣市朋友到此一遊,我相信這是鄉民的驕傲,不以政府經費補助,自力完成的典範。

 在這樣的成績下,當我們向鄉民提議,借用土地做花圃,或花池,都得到爽快的回應,令人感動,大家有心讓林邊成為觀光點。冬山河的美,亞哥花園的美,那是政府或財團的經費堆砌而成的,但林邊的美,美在人的心,美在那一份感情,我想這是別處比不上的。

 南二高,大鵬灣開發在即,當車行經過林邊,我們期望他們多停留,過去前人努力使林邊海產、林邊蓮霧揚名立萬,今日我們期望以「林邊織美」讓外地人在林甂駐足,在林邊消費,讓林邊蒙其利,讓我們共同為林邊貢獻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