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三山國王廟「忠福宮」,第一眼被吸引的是位於龍邊廂房牆腳下一塊斑駁的石碑,上面記載著「乾隆二十六年閩粵信捐資,開鼎廟宇在林仔邊...惠陸弟子趙正佳敬撰」。有學者云「閔粵」指的是福建人與廣東人無關乎族群,而惠陸一地本來就住著福佬族群和客家族群,在經過朱一貴事件後,福佬人和客家人更加不可能「合資興建」三山國王廟,在林仔邊的「粵」指的其實是住在廣東的福佬人。走進廟內會被兩塊匾額吸引,左側「華獄鍾靈」右側「聲靈赫濯」分別立於同治元年和道光十八年,兩塊匾額訴說著林班望族「中記黃淑協」在地方上的事蹟,這一段歷史讓農歷二月二十五四三山國王慶典成為林邊最大的廟會活動。 |
|
三山國王廟雖不是富麗堂皇的大廟,也沒有宏偉精緻的石刻木作,但可貴的擁有兩幅國寶級彩繪大師潘麗水的作品,應可算是鎮廟之寶。
根據鄉裡前輩所說,百年前,屏東有兩大望族,「,「萬丹李重義,林邊黃中記」,這個「中記」的開基祖正是黃淑協。黃淑協早期與大陸地區從事貿易,當時台灣海峽人稱黑水溝,海盜橫行,加上颱風、海流險惡,商旅來往都視為畏途。而黃淑協的船隊,在海上航行時常可見到三盞明燈在前指引,所以貿易都很順利,因而累積了可觀的財富。黃淑協認為那三盞明燈正是林邊的守護神三山國王。 當時黃淑協就拿著一枝長竹竿一撥,這群人就到甲家去吃宴席,再一撥到乙家,或丙家、丁家,當然出錢請客的都是黃大善人,大家就這樣受到熱烈的招由於黃淑協為人豪爽重義氣,捐官為五品,且為林仔邊的總理,相當於今天的鄉長。他擁有四千甲地,群鳥飛不過他的田園,可知其富甲一方。後來因為無法掌握時代進步的脈動,以及對資訊接收不足,投資在東港林邊之間的自動車運輸事業失敗,從此家族逐漸沒落。雖然如此,林邊最大廟會三山國王誕辰仍保持在農曆二月二十五日,與其他鄉鎮不同,這大概也是黃淑協在地方上影響力的延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