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者陳信良先生.黃河源先生.曹調全先生.黃佳景先生.鄭進明先生

陳信良先生:

林邊溪我們小時候經常到那兒玩水,當時沒有橋如果要過去必須靠竹筏或渡船(舢板)才能過。只有搭一些簡易的輕便舖鐵條,以推「台車」通過,水很深,這是當時的交通工具,溪面較窄。

黃河源先生:

當時有個騎馬的,日據時代有個學生,都曾在那邊溺水而死,那時候沒有橋。 

曹調全先生

據說是騎馬的趕著回家,勉強通過溪底才溺死的。

陳信良先生:

當時沒橋,沒搭竹筏的只好從「輕便」(簡易橋)上走過來。據說當年「海埔」那邊的居民,要到木邊來買些日用品,都必須通過這個簡易橋,不敢在輕便橋上走,只好用爬的過去。有個婦人口咬著油瓶要過橋,頑皮的小孩在旁邊嚷著:「呼!狗母在咬油瓶喔!」那位婦人忍不住叫罵那些小孩子,一張口,油瓶掉到林邊溪中,大家看了不覺捧腹大笑。 

黃河源先生:

水泥建造的林邊橋於日據時代昭和六年建造當時來造橋的是澎湖人。該橋完成於昭和六年黃佳景先生:當時澎湖人到林邊造橋,一有女孩子從那兒經過即被調戲、騷擾,致林邊人很氣憤,又有林邊人被打,於是發動打澎湖人,雙方引起了衝突,發生糾紛而打架,當時澎湖人真的太霸道。

鄭進明先生:

古時候有「乘合」車,即汽車在走的時候,看到車子,向他揮手即可停車讓你乘坐,那時要經過溪底經營的是「南陽」汽車乘合,乘合是日語,即舉手便停車讓你坐的意思。

陳信良先生:

在乘汽車前,有一段時間乘馬車,馬車由私人經營,路線是林邊到東港,經營的人是「陳連丁」。另有一條路線是從竹林經新埤到潮州,佳冬沒有馬車,有「輕便」車代步。當時馬車只有一台在跑。

黃佳景先生:

當時輕便車的票兵大約二分錢而已(林邊到東港)林邊到佳冬大約一分錢。

陳信良先生:

當時馬車的票價,從潮州到新埤到竹林,大約是五分錢。

回上頁